硬皮病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"皮痹"、"痿证"范畴,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肾阳虚为本,寒湿凝滞、气血瘀阻为标。本病初期多见寒湿痹阻证,皮肤肿胀紧绷,触之冰冷,伴有手指遇冷变白变紫的雷诺现象,舌淡胖苔白腻,脉沉迟。此阶段治疗当以温阳散寒、祛湿通络为主,方选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,常用药物包括炙麻黄、熟地黄、鹿角胶、桂枝、细辛等。其中麻黄配熟地黄,一散一补,既开腠理又不伤正;鹿角胶温补肾阳,填精益髓;桂枝、细辛温经散寒,通达四肢末梢。对于伴有明显关节疼痛者,可加用羌活、独活等祛风除湿之品。
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往往出现皮肤硬化萎缩,表面光滑如蜡,紧贴于骨,面部表情僵硬,张口困难,此属痰瘀互结证。此时治疗需重在活血化瘀、化痰通络,方选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化裁,常用桃仁、红花、川芎活血化瘀,半夏、陈皮化痰散结,地龙、全蝎等虫类药搜风通络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此阶段适当加入黄芪、党参等补气药物,既可助血行,又能防攻伐太过伤正。对于皮肤板硬如革者,可配合外用药浴,选用透骨草、威灵仙、桂枝等煎汤熏洗,借助药力和热力的双重作用软化皮肤。
展开剩余62%疾病后期多见脾肾阳虚证,除皮肤病变外,常伴有关节畸形、内脏受累,患者神疲乏力,畏寒肢冷,腰膝酸软,舌淡紫有齿痕,脉沉细弱。治疗宜温补脾肾、填精益髓,方选右归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,药用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子补肾填精,肉桂、附子温补肾阳,黄芪、白术健脾益气。此阶段治疗需注意"缓则治其本",通过长期调理改善体质,控制病情进展。针灸治疗可取足三里、关元、肾俞等穴,采用温针灸法,共奏温阳益气之效。
典型案例:患者张某,女性,42岁,因"双手皮肤变硬3年,加重伴关节疼痛1年"就诊。初诊时见双手皮肤紧绷光亮,手指屈伸受限,面部皮肤僵硬,表情减少,伴有遇冷后手指苍白-紫绀-潮红的典型雷诺现象。舌质淡紫,苔白腻,脉沉涩。辨证属寒湿痹阻兼瘀血内停,治以温阳散寒、活血通络。处方:炙麻黄6g,熟地黄15g,鹿角胶(烊化)10g,桂枝10g,细辛3g,当归12g,川芎10g,鸡血藤30g,地龙10g,黄芪30g。配合透骨草、桂枝、红花等煎汤熏洗手部,每日1次。治疗3个月后,患者皮肤紧绷感减轻,雷诺现象发作频率减少。续予原方加减调理1年,病情稳定,未再进展。该案例体现了中医分期论治、内外结合的治疗特色,通过温阳药与活血药的合理配伍,既改善了临床症状,又延缓了疾病进展。
在硬皮病的治疗过程中,中医强调"治病求本"的原则,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施以相应治法。初期重在散寒除湿,中期侧重化痰祛瘀,后期注重温补脾肾。通络解痹法的运用贯穿始终,尤其善用虫类药搜剔络中瘀浊,如全蝎、蜈蚣、地龙等,这些药物虽性猛力专,但通过合理配伍和剂量把控,既能发挥通络之效,又可避免伤正之弊。临床实践表明,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通络解痹法治疗硬皮病,在改善皮肤症状、缓解关节疼痛、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盈立证券-个人配资炒股-配资网上开户-股票配资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